发布时间:2023-03-18浏览次数:734
中新网西宁12月6日电 (记者 孙睿)记者6日从青海省生态环境厅获悉,青海省“天空地一体”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初步建成,为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提供有力生态监测技术支撑。
青海省位于世界屋脊,平均海拔4058米,作为长江、黄河、澜沧江的发源地,青海每年向下游输送600多亿立方米源头活水。青海省南部是长江、黄河、澜沧江发源地,北部横亘青、甘两省“生命之源”祁连山,东北部是中国内陆最大咸水湖青海湖,西部是中国“聚宝盆”柴达木盆地。青海是中国“生态高地”,被誉为“中华水塔”。
图为俯瞰青海湖。(资料图) 赵海梅 摄
青海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监测处副处长罗淑英介绍,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管理的“耳目”、环境预警的“哨兵”,既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,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。青海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按照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要求,加快构建“天空地一体”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,形成了包括环境空气质量、地表水环境质量、地下水环境质量、土壤环境质量、声环境质量、辐射环境质量、农村环境质量、污染源监测及生态环境状况遥感监测等指标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,为科学有效系统保护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,取得积极成效。
依托三江源、青海湖、祁连山等重大生态保护工程,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会同青海省自然资源厅、水利、农业农村、林草、气象等部门,在重点区域建成22个综合站点和1454个基础站点构成的地面监测和遥感监测相结合的生态监测网络。在生态监测工作中建立了良好的联动、协作工作机制。通过充分发挥多部门多要素专业监测优势,生态监测综合能力显著增强。
青海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不断完善,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由49个增加到72个,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由76个增加到99个,增设地下水监测点27个,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也全面启动。同时加强咸水湖、盐湖水体监测能力建设,研究制定监测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,有效提升咸水湖、盐湖环境监测能力。建成青海省生态环境重点区域遥感监管平台,拓展了对青海省自然保护区、饮用水源地保护区、重要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人类活动遥感监测,实现全省生态环境质量、重点污染源和生态环境状况监测全覆盖。
此外,建成“远距离、大范围、全方位”精确观测的“青海生态之窗”涵盖青海省五大“生态板块”,实现对重要湖库、冰川雪山、草原湿地、河流湖泊和珍稀野生动物的实时观测。“青海生态之窗”观测点位由原来的6个扩建到76个,进一步丰富完善了青海省“天空地一体”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,辅助支撑自然保护区监管和物种多样性监测,服务重点生态功能区监管、重大生态工程评估和生态变化动态监测。
罗淑英表示,通过持续优化生态环境监测站网体系建设,青海省“天空地一体”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初步建成,为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提供有力生态监测技术支撑。(完)
洞察大势 把握机遇(思想纵横)
当前,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,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、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。一方面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呈现勃勃生机,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展现光明前景;另一方面,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会不断出现,实现既定目标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、更为艰苦的努力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我们必须善于洞察大势、把握机遇。
应当看到,前进道路上我们会面临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。从国内看,我国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叠加交织,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,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,粮食、能源、产业链供应链、金融等领域安全风险依旧存在。从国际看,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,世纪疫情影响深远,逆全球化思潮抬头,单边主义、保护主义上升,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,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压力增大。
在看到风险挑战增多的同时,更应认识到总体上看时与势在我们一边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进入新发展阶段,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,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,是危机并存、危中有机、危可转机。”我们要科学把握危与机之间的辩证关系,充分认识在危机中育先机、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。比如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,为我们开辟经济发展新领域新赛道、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了新的机遇。又如,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,为我们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、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新的机遇。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,坚持底线思维,做到居安思危、未雨绸缪,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各种风险挑战的长期性、复杂性。同时要洞察大势、把握机遇,直面问题、迎难而上,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。
我们的信心源自制度优越性。实践证明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、明显制度优势、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。我们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,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、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,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。我们坚持人民当家作主,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。我们坚持守正创新、与时俱进,持续深化改革,加大制度创新,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,等等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,让我们能够在风高浪急中经受住重大考验,踔厉奋发,勇毅前行。
我们有主动识变应变求变、主动防范化解风险的强大能力。比如,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,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迎难而上,沉着应对,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,展现出了巨大韧性和潜力。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态势,我们坚定维护世界和平、促进共同发展,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,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,好伙伴越来越多,发展前景越来越好。
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。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回答时代课题,准确识变、科学应变、主动求变,在洞察大势中把握机遇,不断战胜各种风险挑战,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推向前进。(人民日报 戴长征) 【编辑:叶攀】